氣管異物
急救黃金時間:4分鐘~10分鐘
當異物卡在咽喉部、氣管以及支氣管時,由于異物阻塞氣道,導致患者無法獲得氧氣進而出現(xiàn)窒息,數(shù)分鐘內不及時搶救可能出現(xiàn)生命危險。
癥狀
1.氣道不完全梗阻:能夠言語或者手勢表示可能存在的氣道異物,咳嗽、喘息,甚至呼吸困難。
2.氣道完全梗阻:患者可表現(xiàn)為雙手“V型”手勢抓頸,不能說話、咳嗽,口唇紫紺,很快呼吸停止、抽搐,陷入昏迷。
應對辦法
可以喊叫、咳嗽的患者,應拍背協(xié)助其自主咳出異物。若仍不能咳出異物或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無法出聲的患者,應立刻進行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就是腹部沖擊法,主要針對成人及1歲以上兒童的急救方法。
1.搶救他人:
若患者清醒,立刻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患者兩腿分開彎腰站立,施救者站到患者背后,呈弓箭步,雙臂攔腰將其抱住。找到肚臍上方兩指處,右手握拳,虎口頂向上腹部。左手按壓右拳,用力向后向上連續(xù)沖擊腹部5次~6次。若仍無法咳出異物,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并重復上述動作,直至咳出異物。
若患者無意識,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讓患者仰面平臥,及時實施心肺復蘇,等待救護車到來。心肺復蘇開放氣道時需注意觀察咽喉部有無異物梗阻,如發(fā)現(xiàn)易于移除的異物,要小心移除。
針對肥胖者或者孕婦,可采用胸部沖擊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雙臂從患者腋窩下環(huán)抱其胸部,右手握拳置于患者胸骨中部,另一手握緊此拳向后沖擊數(shù)次,直至異物咳出。
針對1歲以下嬰幼兒,常采用背部拍擊和胸部按壓法。
拍背法:施救者坐位或者單膝跪在地上,一只手前臂托住嬰兒胸部,手撐住嬰兒的頭部和下頜,讓其頭朝下趴在施救者膝蓋上。另一只手的掌根用力在嬰兒背部拍打5次,并觀察其是否將異物排出。
胸部按壓法:如拍背法沒有將異物排出,再將嬰兒小心翻正托在前臂上,手掌托住其頭頸部,頭朝下,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壓嬰兒胸骨下部,按壓5次。如果嬰兒失去反應,則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2. 自救方法:
身邊有工具時,將腹部抵在物體堅硬處向后向上彎腰沖擊。可選擇椅背、桌邊、欄桿等堅硬處。沒有工具時,患者自行在其肚臍上兩指位置握拳向后上方用力沖壓。
最后,無論異物排出與否都應及時去往醫(yī)院就診。
外傷
急救黃金時間:6小時~8小時
癥狀
這一大類稱作開放性損傷,就是俗話說的出血性外傷,比如切菜切到手指、被碎玻璃劃傷等。還有一大類外傷叫做閉合性損傷,包括肌肉拉傷、扭傷、撞傷等。
應對辦法
說起外傷,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車禍、墜樓、火災,甚至地震等嚴重外傷。誠然,在交通發(fā)達、高樓林立的城市里車禍傷、墜樓傷越來越多,不過這類嚴重外傷相比于人們最常見的外傷來說畢竟還是少數(shù)。那么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外傷都有哪些呢?
開放性損傷,遇到這類外傷需要做三件事:
1.找一塊無菌的紗布,或者干凈的毛巾和干布也可以,蓋住傷口。
2.直接壓住傷口,不是去壓迫動脈,因為絕大多數(shù)損傷都是小靜脈或者毛細血管損傷,壓住傷口即可。
3.抬高患肢,一般抬過心臟水平就可以了,能舉過頭頂止血效果會更好。做到以上3點再去醫(yī)院就可以比別人多幾分從容。注意,此類開放性外傷的處置黃金時期是受傷后6小時~8小時,頭面部可以適當延長至24小時,超過這個時間窗不做處理的話,傷口感染率會大大增加。
閉合性損傷,此類損傷的處理原則可遵循“RICE原則”。
1.Rest:休息、制動,防止再損傷。
2.Ice:冰敷,作用主要是為了減少腫脹、緩解肌肉痙攣,可以將冰塊置入塑料袋中放在患處,每次冰敷15分鐘~20分鐘,間隔1小時~2小時,注意觀察小心凍傷。冰敷時限一般是受傷后24小時~48小時,但千萬不要過了兩天就熱敷,否則很容易再腫起來。
3.Compression:加壓包扎,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減少局部出血。壓力一定適中,包扎后務必感受一下肢體遠端的脈搏,如脈搏摸不到或者患者感覺又脹又麻的話,需要適當松解壓力。
4.Elevate:抬高患肢,其目的也是減輕腫脹、促進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