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型。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較為常見。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yōu)橹鞯囊环N傳染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以消化道癥狀為主,同時伴有全身其他癥狀,病程遷延,易轉(zhuǎn)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乙肝的傳播途徑,主要有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接觸傳播。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會通過以下途徑進行傳播:
出生(在感染期間從受感染的母親傳播到嬰兒)。
與被感染的伴侶發(fā)生性關(guān)系。
共用針頭,注射器或藥物準備設(shè)備。
與感染者共享牙刷,剃須刀或醫(yī)療設(shè)備(例如血糖儀)之類的物品。
直接接觸被感染者的血液或創(chuàng)口。
通過針刺或其他鋒利的工具暴露在感染者的血液中。
當然,只有當感染了乙肝病毒的血液,精液或其他體液進入未感染者的體內(nèi)時,乙肝病毒才會傳播。日常生活正常接觸,如一起吃飯,母乳喂養(yǎng),擁抱,親吻,握手,咳嗽或打噴嚏,是不會傳播乙肝病毒的,也不會通過食物或水傳播,所以大可不用過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