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醫(yī)院信息 > 健康教育
醫(yī)院動態(tài)
 
通知公告
新聞動態(tài)
院報專欄
 
 
聯系我們
 
地址: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梁湖街道大元路66號
 
健康教育
糖尿病基礎知識4
【字體: 】【2019-05-28】 【作者/來源 紹興市上虞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關 閉
 

 

  1. 餐前明顯的饑餓感或餐前低血糖是糖尿病的表現嗎?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島β細胞尚有一定分泌能力,只是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導致至下一餐之間延遲分泌的胰島素達到最高峰,但此時體內血糖處于低值,因此出現持續(xù)低血糖,表現為饑餓、出虛汗、頭昏、心慌等。如果患者頻現餐前明顯饑餓感癥狀,應及時去醫(yī)院就診,必要時進行糖耐量實驗,以盡早發(fā)現及診斷早期糖尿病。

 

  1. 什么是代謝綜合征?

代謝綜合征是多種代謝成分異常聚集在一個人身上的病理狀態(tài),是導致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其發(fā)生可能與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有關。臨床表現為:①腹部肥胖或超重(男性腹圍>90 cm,女性腹圍>85 cm;或BMI ≥25 kg/m2);②血脂異常(甘油三酯≥1.7mmol/l和(或)HDL-C男性<0.9mmol/l,女性<1.0 mmol/l);③高血壓(血壓≥140/90mmHg);④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⑤有些標準中還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癥及促炎癥狀態(tài)(C反應蛋白)增高及促血栓狀態(tài)增高。

 

  1. 如何診斷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癥狀(“三多一少”)加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1)或空腹血漿葡萄糖≥7.0 mmol/L(126 mg/d1),或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血漿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1)即可診斷為糖尿病,無臨床癥狀者需重復一次確認。此外,自2010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開始采用糖化血紅蛋白≥6.5%作為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之一,我國尚未把此項列為糖尿病診斷標準。

 

  1. 糖尿病將會給患者和社會帶來什么樣的負擔?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趨勢,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另一個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它的急、慢性并發(fā)癥,尤其是慢性病并發(fā)癥累及多個器官,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主要包括直接負擔和間接負擔。直接負擔是指糖尿病患者的衛(wèi)生服務費、處方藥物費、醫(yī)療儀器檢查費和住院治療費等;間接負擔指糖尿病所致的過早死亡和殘疾帶來的損失;此外慢性疾病還會對患者心身健康及家庭生活帶來影響。

 

  1. .什么是應激性高血糖?

應激是指機體在遭受各種有害刺激時所處的一種緊急狀態(tài),主要包括嚴重創(chuàng)傷、大手術、大出血、腦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急性中毒等,由于應激狀態(tài)時所導致的血糖升高稱為應激性高血糖。凡有應激疾病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隨機血糖≥11.1 mmol/L兩次以上者可診斷為應激性高血糖,該情況不是糖尿病,一般應激因素消除后血糖可恢復正常。糖尿病患者在應激情況下病情可加劇,甚至導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滲綜合征。應激性高血糖應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也有一部分應激性高血糖是既往有糖尿病沒有進行診斷治療,由于此次應激因素使得其顯性化,這部分人應激因素消除后依然可能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圍,應注意甄別和處理。

 

  1. 什么是情緒應激?

應激指對一個人適應外在和內在需求挑戰(zhàn)的能力,應激是一個生理和心理過程,包含人與環(huán)境的交流轉換。應激對健康有顯著的影響,尤其表現在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應激對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促發(fā)作用,尤其是對2型糖尿病的作用較為肯定,不管是動物試驗還是流行病學調查都證明了情緒應激可以導致糖尿病發(fā)病率增加。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由于糖尿病不能根治,病情容易反復,患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甚至要改變自己多年的生活習慣,所以患者承受著較大的心理負擔,精神和心理狀態(tài)都十分復雜,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疑慮、焦慮甚至絕望。這時候再遭遇各種心理或社會因素的影響時,情緒應激會引起血糖大幅波動,病情加重,甚至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fā)癥。在這種情況下,單靠藥物治療是不行的,還需要心理治療來幫助患者度過情緒難關。

 

  1. 心理因素對糖尿病是什么影響?

生理狀態(tài)下,內分泌系統(tǒng)在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及激素本身的反饋作用下保持相對穩(wěn)定,而緊張狀態(tài)下機體需要動員體內的能量來適應這種情況,此時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腎上腺髓質釋放兒茶酚胺增加,引起肝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胰島素效應,血糖升高,如果這種情況僅是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變動是正常的,是機體生存和適應環(huán)境必需的。然而,如果劇烈緊張的刺激過久或反復出現可能會導致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進而影響人的心理、生理過程,這種狀態(tài)長期持續(xù)有可能促發(fā)糖尿病的發(fā)生。由此說明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情緒不良會加重糖尿病病情嗎?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不能根治,糖尿病的治療中醫(yī)生只起一部分作用,更多的治療需要患者自己掌握糖尿病知識、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定期監(jiān)測血糖,更重要的是在長期的糖尿病治療過程中保持愉悅的心情。如果患者長期處于抑郁、恐懼、擔憂、緊張等不良情緒中,必然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進而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同時,不良情緒本身也會導致血糖劇烈波動,嚴重時會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fā)癥,長期的不良情緒可能發(fā)展成為抑郁癥,加重患者的病情。

 

  1. 糖尿病和腫瘤有關聯嗎?

糖尿病與腫瘤的患病率都在不斷攀升,成為世界范圍的流行性疾病,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兩者之間的聯系。一方面,二者存在著一些共同的危險因素,如增齡、肥胖、膳食因素、運動減少、吸煙和飲酒等,另一方面,糖尿病存在著可能導致癌變的生物學機制。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在糖尿病患者中某些類型的腫瘤發(fā)病風險增加,包括胰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肝癌和膀胱癌等,但難以對每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腫瘤的整體風險進行準確的評估。對于具有發(fā)生腫瘤較多高危因素的患者,應注意篩查。運動、高纖維飲食、減輕體重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及惡性腫瘤的發(fā)生。

 

  1. 糖尿病患者去醫(yī)院看病應該做哪些準備?

糖尿病患者如果第一次到醫(yī)院的內分泌科門診就診,述說時病史病情至少要向醫(yī)生說明以下情況:① 糖尿病病程,即患糖尿病多久了?② 目前血糖控制得怎么樣,空腹、三餐后、睡前的血糖大致控制在什么范圍內。③ 是否有糖尿病并發(fā)癥,如眼底病變、蛋白尿、周圍血管病變等,如果從未接受過這方面檢查,也應該告訴醫(yī)生,以便盡快地接受專科檢查。④ 是否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伴隨的情況或疾病。⑤ 是否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家族病病史。⑥ 是否有吸煙、飲酒等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⑦ 目前的治療方案,包括飲食控制是否嚴格,每天參加多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對糖尿病的基本認識是否到位,服用哪些降糖藥或是注射什么類型的胰島素、分別用多大的劑量。另外,應該帶上最近檢查的化驗單或者在家自測的血糖結果。⑧ 是否發(fā)生過低血糖現象或是酮癥酸中毒等。對于一個有10年、20年以上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在這么漫長的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必然有許多次的藥物調整和檢查。如果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做好準備,充分利用好在門診就診的時間,如有的門診患者將自己服用的藥物和近期的血糖監(jiān)測結果列個清單,醫(yī)生看后就能對患者的基本病情有所了解。

 

 
 
葵青区| 七台河市| 沙河市| 武穴市| 轮台县| 新平| 东台市| 迁安市| 柯坪县| 故城县| 阳信县| 都江堰市| 滨州市| 漾濞| 疏勒县| 万源市| 江北区| 鄯善县| 若尔盖县| 高州市| 平顶山市| 济宁市| 营口市| 师宗县| 丹巴县| 辉县市| 武平县| 安新县| 湟源县| 聊城市| 务川| 怀远县| 绥德县| 土默特右旗| 阜康市| 大名县| 胶州市| 临澧县| 循化| 胶州市|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