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江南連綿陰雨,梅雨季即將到來。隨之而來的不僅是濕漉漉的雨天,還有讓人喘不過來氣的悶熱。最近就有不少人為“濕熱天如何祛濕、淋雨后喝杯姜茶管用嗎、家里的被子發(fā)霉了,經(jīng)常睡會生病嗎?”等問題到醫(yī)院咨詢。北方天氣也愈加濕熱,不妨也借鑒一下南方“防梅”的經(jīng)驗。記者專門采訪浙江省中醫(yī)院中內科主任金濤教授,教大家如何“防梅”祛濕。
金濤介紹說,從中醫(yī)養(yǎng)生來看,如果近期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可能就是寒濕侵犯內里,損傷了脾胃。如果感覺容易犯困、精神不振;起床的時候,覺得手腳發(fā)脹;大便偏爛;嘴巴發(fā)膩、發(fā)甜,這些都是濕重的表現(xiàn)。
記者現(xiàn)場看到,昨天金濤門診就有五十多位濕重病人。正在候診的張小姐捂著肚子,原來前一晚上淋雨了,并且穿涼鞋蹚了水,導致腹瀉發(fā)生,所以一大早特意請假過來看病。
“盡量不要淋雨,避免蹚水,衣服濕了就趕快換,還可以多喝生姜水,溫通經(jīng)絡。” 金濤建議說。
當然由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表現(xiàn)的癥狀也不同。但老人、幼兒、肥胖患者或有慢性消化性的人,容易患上“梅雨病”。連綿雨水的“梅雨天”,讓人的脾胃負擔會加大,消化道功能減弱,人就會感到乏力、頭暈、四肢困重、沒胃口、腹瀉等。專家支招如何防“梅”:
注意勞逸結合
這個季節(jié)不要過度疲勞,否則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適度的運動能增強體質,助消化,促進血液流通。
避免外濕傷身
盡量少在潮濕的地方。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抽濕機或在墻角放置干燥劑,保持室內濕度適中;陰雨天氣時注意關閉門窗,等到天晴后及時打開門窗,保持空氣流通,以祛除濕氣;外出時攜帶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
金濤說,如果家里的被子發(fā)現(xiàn)發(fā)霉了,螨蟲就會特別多,要當心皮膚、鼻子過敏。如果家里有曬干的橘子皮,用干凈的紗布包好放置在被子里,可以保持干燥、去霉味,還可以防蟲。
飲食祛濕
應以清淡祛暑、清熱解毒食物為主,不宜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助濕傷脾。必要時可服用健脾化濕藥物,如藿香正氣水、保和丸等。
利水祛濕類食物:黃豆、綠豆、金針菜、冬瓜等;
清熱祛暑類食物:西瓜、荷葉、絲瓜、黃瓜、芹菜、莧菜、甘蔗等;
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茼蒿、茭白、竹筍、菜瓜、荸薺等;
健脾利濕的食物有:蠶豆、赤豆、青魚、鯽魚、鰱魚、扁魚等。
推薦常服健脾祛濕的食療,如砂仁苡米山藥粥、薏米蓮子百合粥、生姜益氣粥、白鯽魚煲湯等。
此外,金濤強調,梅雨天影響的不僅是人的身體,還會導致我們的情緒上波動很大,對于患有長期精神疾病的人來說,更要注意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