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來到腫瘤內(nèi)科病區(qū)這個大家庭已經(jīng)有半年了。還記得第一天來醫(yī)院報到,懷著忐忑的心情邁進科室的時候,內(nèi)心充滿了對這個陌生環(huán)境的期望和不安。護士長熱情的接待了我,笑著對我說“又來一枚小美女,真好!歡迎你哦。”,就是這樣一句話令我惶恐不安的心徹底放松了下來。老師們更是熱情的告訴我:“沒事,不懂問我們,有我們在,別怕!”從此,我對專科技術和新事物不再那么陌生和恐懼!于是就迎來了后面的很多個第一次,第一次獨立頂班,第一次收住新病人,第一次參與搶救…
在腫瘤科,我真正體會到“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重要性,晚期腫瘤病人病情復雜多變,管道多,需要我們有全面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水平,還要具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洞察力!更要有一雙勤勞、不怕臟、不怕累的手。同時我們要用同情心、責任心去體諒病人的痛苦!我也知道,在工作中我還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之處,查體不夠細致、疼痛護理措施不到位、穿刺技術不過關等等,都多多少少給病人造成了痛苦,給了我很深刻的教訓。但是我還年輕,我有足夠的精力、時間去學習,以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業(yè)務水平。
醫(yī)學是一門有溫度的學科,不僅需要精湛的醫(yī)術治療患者的軀體,更要溫暖患者的內(nèi)心,作為在腫瘤科的年輕護士我在多重的角色轉(zhuǎn)換中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
我們對待患者,要似親人般精心照顧。按照醫(yī)院防控要求,住院患者探視需要出示核酸檢測報告。81床是一位70歲的老奶奶,因為疫情她外省的女兒很久沒有來看她了,天天郁郁寡歡,我們看在眼里,經(jīng)常為老奶奶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安慰,開導她保持心情舒暢,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注意休息,飲食均衡,常常幫助她用手機與她女兒視頻,緩解老人思念子女的惆悵。工作中,更多的是換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去體諒、照顧他們。
我們對待患者,要似老師般宣教。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給全國人民帶來恐懼和焦慮,各種防控疫情的新聞無意中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壓力。腫瘤病人多數(shù)抵抗力下降,易感染風險大,對于科室的病人,我們幾位責任組長老師都會細致的做好宣教,進行電話隨訪及安全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屬要佩戴口罩,勤洗手。他們也會理解我們,我們也因為患者的感謝而感到欣慰。這點點滴滴雖小但是凝聚著我們對患者及家屬無微不至的愛。
在腫瘤科時間雖短,我理解了這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面對著強大的病魔,并沒有我想象中那么脆弱,他們樂觀開朗,這個群體為我們詮釋了一個別樣的人生,在這個堅持與放棄的掙扎中,我們看到的是勇于面對、努力的人生態(tài)度,我也希望用我的努力充實我的知識和技能,用我真誠的護理來減輕病人的痛苦和灰暗,保持對生命的堅持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