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身邊有人暈倒,發(fā)生心臟驟停了,僅僅只是撥打急救電話等醫(yī)生是不夠的,掌握現場急救的技能,爭取黃金四分鐘。
1.什么是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搶救呼吸、心臟驟停患者生命的醫(yī)學方法,可以通過徒手、輔助設備及藥物來實施,以維持人工循環(huán)、呼吸和糾正心律失常。
2.如何快速及時有效地進行搶救?
當發(fā)現有人倒地時,首先要對其進行基礎生命體征的評估,要判斷意識、呼吸、心跳等。
意識判斷:發(fā)現有人暈倒后,拍打肩膀,并呼叫“喂,喂,你還好嗎?”,觀察有無應答;
呼吸判斷:觀其胸廓是否有起伏,無起伏表示呼吸停止;
脈搏判斷:觸摸頸部動脈(喉結旁開兩指),看是否有搏動。
在判斷確定為呼吸心臟驟停,立馬進行心肺復蘇術。分三步快速及時有效地進行搶救:
一是快速呼救,立刻撥打120;
二是徒手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維持心腦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三是打開氣道,進行人工呼吸。
胸外按壓:
(1)確定按壓部位,雙乳頭連線與胸骨交界處。
(2)雙手交叉互扣,一手掌緊貼患者胸壁,另一手掌重疊放在此手背上。
人工呼吸:
將氣道打開,確保氣道開放通暢。可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是捏住患者的鼻孔,搶救者深吸一口氣,而后貼緊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用力向患者的嘴內吹氣(吹氣要求快而深),胸廓有起伏才表明人工呼吸有效。
心臟驟停后,4-6分鐘開始出現腦損傷,8-10分鐘后大腦皮層細胞就會因為缺氧發(fā)生不可逆性的損害。
3.如何預防心臟驟停?
首先,要積極治療原發(fā)心臟疾病,減少心衰的發(fā)作;
其次,控制體重,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最后,要注意調理飲食、心理。多食用蔬菜水果,減少肉類、高脂、高鹽飲食,有助于心血管更健康;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不大悲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