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一般秋冬季節(jié)是高發(fā),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其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數為2~4天,以突起畏寒、高熱、頭痛、頭暈、全身酸痛、乏力等癥狀為特征,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淚等呼吸道癥狀。
流感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經常發(fā)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fā)生大范圍流行。嬰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肺基礎疾病的特殊人群容易感染,可并發(fā)肺炎、細菌感染、心衰等嚴重并發(fā)癥而導致死亡。
中藥抗流感 對癥是關鍵
今年世界流感日的主題是“識流感、防流感、治流感”。中國疾控中心等單位發(fā)出防控流感倡議書。倡議書指出,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流感每年可導致5%~10%的成年人和20%~30%的兒童發(fā)病,全球約有10億人感染流感。其中重癥病例300萬~500萬,死亡病例29萬~65萬。倡議書倡導要注重個人防護,患病期間外出佩戴口罩等良好衛(wèi)生習慣;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醫(y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接種流感疫苗;兒童、老年人、孕婦、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出現流感癥狀后要及時就醫(yī),減少重癥病例發(fā)生等。
流感發(fā)病的癥狀并非千篇一律,中醫(yī)藥治療需辨證論治,根據2018年發(fā)布的流感防治指南,依據病情分為輕癥和重癥及恢復期。輕癥辨證分為感冒初期的風熱犯衛(wèi),基本方以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常用中成藥如板藍根沖劑,連花清瘟膠囊、清開靈分散片、疏風解毒膠囊、銀翹解毒類制劑、桑菊感冒類。
兒童可選用小兒抗流感合劑、豉翹清熱顆粒等;熱毒襲肺證以麻杏石甘湯為基本方加減,常用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銀黃類制劑。兒童可選用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小兒咳喘顆粒、羚羊角粉沖服。重癥分毒熱壅肺和毒熱內陷,內閉外脫證,分別以宣白承氣湯和參附湯加減治療,中成藥如安宮牛黃丸、羚羊角粉等;恢復期主要以氣陰兩虛、正氣未復為主,以沙參麥冬湯加減。
流感防治 重在預防
流感發(fā)病率高,傳染性強,且重癥病例致死性高,嚴重威脅公共健康,但流感是可防可控的,古人云“上醫(yī)不治已病治未病”。尤其是老年基礎病患者、兒童及孕婦、醫(yī)務人員等高危重點人群要做好防護與預防,具體來說流感疫苗接種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其次為藥物預防,包括服用抗病毒藥物和中醫(yī)藥等預防治療手段。此外還有一般性預防,包括注意保暖及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家庭注意通風,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場所,加強體質鍛煉,保證休息睡眠充分,飲食清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