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 功不可沒
麻疹的傳染性極強,9成對麻疹沒有免疫力的人在接觸麻疹后會得病。在沒有麻疹疫苗的時代,每隔兩三年就會發(fā)生一次麻疹暴發(fā)流行,幾乎每個孩子都難以幸免麻疹病毒的感染。當時,我國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語:“孩子出過疹和痘(即麻疹和天花),才算解了閻王扣。”
1963年,麻疹疫苗首先在美國獲準使用;1964年,我國麻疹疫苗研制成功;從1965年起,我國把麻疹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所有兒童在出生8個月后都要接種麻疹疫苗。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麻疹每年發(fā)病率高達5000例/10萬人口。在未開始接種麻疹疫苗的1965年前,我國每年麻疹報告病例大約900萬例,1959年發(fā)病率達1432例/10萬人口。接種麻疹疫苗后,麻疹的發(fā)病率明顯下降。1988年,麻疹發(fā)病率降至8.9例/10萬人口;1995~2004年麻疹報告發(fā)病率一直控制在5例/10萬人口左右。這說明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最好方法。
消滅麻疹 時機成熟
利用疫苗消滅一種傳染病最好的例子是天花。天花曾經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病死率高達1/4,未死亡者的面部也會留下永久的天花疤痕。1958年以后,全球展開接種牛痘疫苗消滅天花的行動。經過20年的努力,天花終于成為人類第一個徹底消滅的傳染病。
198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全球啟動根除脊髓灰質炎行動。在大力推廣脊髓灰質炎疫苗后,我國于1994年報告了最后1例本土脊髓灰質炎病例,以后再無病例發(fā)生,提前完成了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承諾在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
麻疹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計劃消滅的第三種傳染病。它和前兩種傳染病一樣,都只在人間流行,不會由動物傳播給人。從理論和技術上講,只要所有的人經過疫苗接種都不得麻疹了,麻疹病毒就無法在人間存在,麻疹就有被消滅的可能。衛(wèi)生部在2006年發(fā)布了《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提出到2012年我國的麻疹發(fā)病率要控制在1例/100萬人口以下,無本土麻疹病毒傳播。
然而,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截至2005年,估計全球每年仍有2000萬~3000萬的麻疹感染病例,死亡病例接近35萬,麻疹仍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的第5位。我國在2005年以后,麻疹疫情又有回升,在我國部分地區(qū)仍時有暴發(fā)或流行。2006年北京的麻疹發(fā)病率成為全國第二,達到19.47例/10萬人口,僅次于西藏的22.48例/10萬人口;2008年我國麻疹發(fā)病率仍在10例/10萬人口左右;到2009年明顯下降。
消滅麻疹 困難何在
消滅麻疹的主要難點在于我國存在許多對麻疹沒有免疫力的易感者,因此總有人感染。這些易感者是怎樣形成的呢?
首先是流動人口麻疹疫苗的漏種率較高。據北京市2004~2006年統(tǒng)計,北京市常住兒童的疫苗接種率為92.5%,而流動人口聚集地兒童的接種率只有54.7%,農貿市場流動兒童的接種率為64.6%。此外,還有許多外國易感兒童在我國不能享受計劃免疫。
第二,少數(shù)兒童麻疹疫苗免疫失敗。目前我國推薦的免疫程序是8月齡進行第一劑接種,18~24月齡再接種第二劑。研究顯示,8月齡兒童接種第一劑麻疹疫苗后,有70%~80%的兒童能夠產生對麻疹的免疫力;第二劑麻疹疫苗接種后,免疫成功率可提高到90%~95%,但仍有少數(shù)兒童免疫失敗。此外,如果接種疫苗的單位對疫苗的保存不規(guī)范,有可能增加麻疹疫苗接種的失敗率。
第三,麻疹疫苗免疫不能保持終身。接種麻疹疫苗后產生的抗體一般只能維持10~12年,部分兒童在4~6年抗體會全部消失,重新成為新的麻疹易感人群。
第四,對麻疹沒有免疫力的母親所生的孩子不能獲得麻疹先天性免疫。由于麻疹疫苗不能達到終身免疫,一些母親在生育時體內的麻疹抗體已經消失,她所生的孩子也就不能從母親體內獲得對麻疹的先天性免疫力,因此在1歲前還沒有注射麻疹疫苗的嬰兒中會出現(xiàn)較多的易感兒。
由上可見,在全國范圍內短時間統(tǒng)一對8月齡至14周歲兒童進行麻疹疫苗強化免疫,使人群的免疫水平同時提高,是阻斷麻疹病毒傳播的有效手段。家長既有權讓自己的孩子得到預防麻疹的機會,也有義務為在我國消滅麻疹的危害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