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療法治病禁忌癥
刺血療法是中醫(yī)傳統(tǒng)特色療法之一,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主要是利用針來刺激穴位,從而刺激身體血液循環(huán)和緩解疲勞的作用,具體刺血療法治病都有什么禁忌癥呢?臨床應用刺血療法,有宜有忌。因此,必須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體質(zhì)以及刺血部位和某些特殊情況,靈活掌握,以防發(fā)生意外。刺血禁忌有如下幾種:
l、在臨近重要內(nèi)臟部位,切忌深刺。《素問•刺禁論》指出“臟有要害,不可不察”,“逆之有咎”。該篇列舉了臟腑及腦、脊髓被刺傷后所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其認識與今臨床觀察基本一致,應予足夠重視。
2、動脈血管和較大的靜脈血管,禁用刺血。直接刺破淺表小血管放血,是刺血的基該方法。但要嚴格掌握操作手法,切忌搗汁。對動脈血管和較大的靜脈血管,包括較重的曲張靜脈,應禁止刺血。刺大血管附近的穴位,亦須謹慎操作,防止誤傷血管。
3、虛證,尤其是血虛或陰液虧損患者,禁用刺血。《靈樞•血絡論》指出:“脈氣盛而血虛者,刺之則脫氣,脫氣則仆。”因此,血虛(包括較重的貧血、低血壓反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應禁用刺血,以免犯虛虛之戒。血與汗同源,為津液所化生,故對陰液素虧或汗下太過者,亦禁用放血。若確須施用此法,應視病邪與正氣盛衰而定,不宜多出血。
4、孕婦及有習慣性流產(chǎn)史者,禁用刺血。
5、病人暫時性勞累、饑飽、情緒失常、氣血不足等情況時,應避免刺血。